今年,首钢京唐公司钢轧作业部牢牢把握“降成本、提质量”的工作主线,精细苛求,强化对标,牢固树立“过紧日子”的思想,深度挖掘产线潜能。近日,钢轧作业部板坯连铸作业区传来喜讯,300mm×2400mm超厚超宽断面板坯,连续两次“飞包”成功,实现了新年“开门红”。
记者从钢轧作业部技术人员处获悉,连铸工序作为串联炼钢和轧钢的纽带环节,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环节,在保障产品高效交付客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为降低生产成本更快响应客户需求,减少生产准备时间,提高连铸机的作业率,进一步释放产线效能,钢轧作业部积极开展中间包快换即“飞包”技术攻关。在试验了十多次常规断面飞包后,钢轧作业部再一次对2400mm超大断面“飞包”发起挑战。钢轧作业部四班作业长杨国伟向记者介绍道:“超大断面‘飞包’,最大的风险就是坯壳收缩大,如果钢水不慎从窄面流到足辊上,那么‘飞包’就失败了,而且后续处理非常麻烦。”
据了解,传统飞包操作法因停机及低拉速时间太长,坯壳极易收缩,对于特厚板坯飞包风险太大,为降低“飞包”风险,提高中间包快换成功率,钢轧作业部统一协调内外部力量,通过借鉴同类钢厂中间包快换操作经验,针对超大断面坯壳收缩大的特点,多次在浇次结束时进行实操模拟,创新性地编制了《连铸中间包快换操作方案》,制定了更详细、更安全、更高效的SEN插入式中间包快换操作方式,并以此为主线挂图作战,对任务细化分解、明确责任分工。各岗位职工立足实际,全面梳理耐材的烘烤、钢水温度的控制、快换时间和操作方法等工艺关键点,确立重点攻关课题,实现一次换包仅需100秒左右,最终为超大断面成功飞包打下良好技术支持。
此次“飞包”技术的突破意义重大,新工艺不仅拓宽了飞包断面,提高连铸机产能,降低生产成本,而且极大降低了飞包带来的铸坯纵裂、角横裂、皮下裂纹等质量问题的发生率,为常态化飞包积累了宝贵经验,为钢轧作业部2022年“降本提质年”开好局、起好步,为开创首钢京唐公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献上“贺礼”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新闻推荐
- 2022年度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名单公布,我公司榜上有名! 2023-03-21
- 河南四部门联合发文,耐材行业从“两高”中摘帽! 2023-02-08
- 戴着“两高”帽子的千亿行业,2023年会不会迎来期盼中的改变? 2023-01-15
-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 2023-01-01
- 最差时期已过?!多家钢企发出积极信号! 2022-12-29

手机端